近日,话题#教育部要求9月起中小学生要学煮饭#冲上热搜第一。
据教育部官网消息,近日,教育部正式印发《义务教育课程方案》,将劳动从原来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完全独立出来,并发布《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(2022年版)》。
在烹饪方面,中小学生的学习任务包括:
第一学段(1~2年级)
要参与简单的家庭烹饪劳动,如择菜、洗菜等;
第二学段(3~4年级)
学会做凉拌菜、拼盘,学会蒸、煮的方法,如加热馒头、包子,煮鸡蛋、水饺等;
第三学段(5~6年级)
做2~3道家常菜,如西红柿炒鸡蛋、煎鸡蛋、炖骨头汤等,还要会设计一顿营养食谱;
第四学段(7~9年级)
能设计一日三餐的食谱,独立制作午餐或晚餐中的3~4道菜等。
对于新方案的这一变化,很多网友感到亲切,直呼:“多年前的劳动课,如今又回来啦!”
但在学习煮饭炖汤等生活技能之前,中小学生们先来学习一下厨房燃气安全小知识吧~
家庭燃气安全小常识
燃气泄漏的原因
01、安全观念淡薄
很多中小学生及家长,安全意识淡薄,用气习惯不良,容易引发燃气泄漏。
02、胶管破裂
胶管超过安全使用期限;胶管遭鼠咬出现皲裂、破损;连接胶管的两端松动。
03、汤水外溢
做饭时长时间离开,导致汤水外溢浇灭火焰,从而引发燃气泄漏。
04、点火失败
多次打火不成功的情况下,应立即开窗通风,不可再次打火,易引发燃气泄漏从而造成火灾或爆炸。
05、未关阀门
烹饪后忘记关闭燃气阀门,也有可能导致燃气泄漏。
06、管道破损
搬迁、装修等外力造成阀门接口漏气或者管道腐蚀,也会引发燃气泄漏。
燃气检漏方法
01、闻味道
燃气中添加有臭味剂,若闻到类似臭鸡蛋的味道,就可能是燃气泄漏。
02、听声音
如果在使用燃气过程中,听到“呲呲”的声音,就说明有可能是燃气泄漏。
03、看指针
在完全不用气的情况下,查看燃气表的末位红框内数字是否走动,如走动可判断为有燃气泄漏。
04、冒泡法
用肥皂液依次涂抹在燃气管、燃气表胶管、旋塞开关处等容易漏气的地方,若有气泡产生,则表明该部分发生了漏气。
05、安装报警器
家用燃气报警器可实时监测天然气的泄漏浓度,当燃气泄漏浓度达到设定值后,仪器会发出声光报警信号,提醒人们立即采取急救措施。
燃气泄漏应对措施
01、开窗通风
发现室内有煤气等异味,应立即打开门窗通风换气。动作应轻缓,以免金属猛烈摩擦产生火花,引发爆炸。
02、关闭燃气阀门
管道燃气用户:可用胶带等将漏气部位缠紧,然后找到进入单元的燃气管道总阀门予以关闭。
气瓶用户:当阀门失灵时,应先用湿毛巾、肥皂、黄泥等将漏气处堵住,再将气瓶转移到室外,泄掉余气,杜绝一切火源。
03、禁止开关电源
燃气泄漏时或听到燃气报警器报警时,千万不要开启或关闭任何电器设备,以免产生火花,引发爆炸。
04、迅速撤离
若室内煤气等异味较为明显,应迅速撤离,以防窒息、中毒。
05、及时报警
出现险情,应立即拨打供气单位抢修电话、119火警电话,不要在充满燃气的房间内拨打求助电话。
燃气泄漏引发火灾如何应对?
01、断气灭火
迅速关闭入户总阀门,切断气源,断气灭火。
02、干粉灭火
当火势较大无法关闭阀门时,用干粉灭火器扑打火的根部,火灭后迅速关闭入户阀门,并立即通知燃气公司。
03、湿被扑压
液化气罐着火时,迅速用浸湿的被褥、衣物、防火毯等扑压,并立即关闭阀门。
04、报警抢险
当火势较大无法控制时,迅速拨打火警电话。
安装家用燃气报警器,烹饪更放心
家用燃气报警器是家庭安全用气的最后一道屏障,其核心部件是传感器,可实时监测可燃气体泄漏浓度,并及时发出声光报警信号,还可联动电磁阀、机械手等关闭燃气阀门,让用气更安全。
此外,具有联网功能的报警器,还可将警情信息通过电话、短信、APP等推送给用户,用户可实现远程消音、远程关阀等操作,即使上班或出差期间,也不用担心家中燃气泄漏情况,让孩子可安心学习烹饪!
劳动中充满着知识与智慧。将劳动作为独立课程,不仅是为了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,也是有效辅助其他学科的学习,更是为了
安装家用燃气报警器,让金沙澳门唯一官网的小朋友们在安全的环境中享受烹饪的乐趣吧~